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舉起相機 複製再複製




這篇文章 原本想在攝影講義全部貼完之後再寫
可是最近實在看了太多~

每次一個社會運動爆發 都會在現場看到...
擠滿的 拿著相機的攝影人
一但有美麗景點出現在論壇上 很快那邊就會擠滿了人
我9/9也去拍過倒扁 但我也是去倒扁的
到了現場 沒有遇過那種場面 一下子還真不知道要拍啥
回來之後 整理好 貼上論壇
沒多久 整個論壇都充斥著倒扁的作品
六十石山的金針花海 我沒拍過 上了攝影論壇
現在清晨五點 沿路的腳架已經排了三排 跟拍101的象山一樣
對環境的破壞 不是這篇要談的 所以先不提

最近最熱門的 不外乎是樂生療養院
我逛的好幾個論壇 在好一段時間 都充斥著這個主題
甚至還有人辦攝影營隊...
有少數人是一直在關注樂生 但是更多人只是發現了拍攝的題材
看了那麼多影像之後 發現 許多人不就是拿起相機 不斷複製著重複的畫面
六十石山 受到關注的不外乎就是拍清晨的耶穌光 搭配大片的花海
拍老梅 不外就是腳架+慢速快門 拍出像雲霧的效果
拍寶藏巖 就是廢墟跟混亂 從牆上符號斷章取義得出的象徵
拍樂生療養院 就是黑白..暗調..低頭不語的人..沒有情緒的物件
倒扁遊行跟捍衛樂生遊行 拍出來同樣是搖旗吶喊的一票人
差別在於一個是穿紅衣服 一個是坐輪椅
他們在影像中的角色 都是大同小異 因為他們的角色根本不重要
這些不同的人 在鏡頭底下 被複製再複製一個弱勢族群的刻板印象
臉上彷彿還寫著"nobody"
在這之中 攝影者的觀點在哪?

一百個遊行的人 就有一百種聲音
今天我是去..幫那些不被傾聽的人發出聲音 還是去複製主流的聲音?
如果我看到的別人都看得到 何必非我不可?
我拍隨拍 是對這種複製行為的反動
我沒拍過象山..六十石山..沒拍過老梅 沒拍過寶藏巖 沒拍過樂生
我關注樂生 以及樂生行動對新莊的影響
可是我不願意為抗議行動 增添一位複製者 因為我的了解不足 不夠深刻
如果是要前往參與這些活動的朋友 請您....
熱切地參與活動 "順手"拍幾張照
而不要特地去拍照 "順便"關心他們一下
他們已經被政客消費得夠多了 不需要多我一個
按下快門前 想一想 我看到了什麼別人沒看到的?
起碼一個系列裡面 有一張能反映自己的觀點

如果只是需要拍攝題材 請多關心自己周遭的人事物吧~
與所有熱愛攝影者 共勉之~


12 則留言:

shakingwave 提到...

隨手可得的影像
把很多事的變得簡單了
但事情明明就很複雜
被這些人給搞亂了

boyen 提到...

您說得沒錯
很複雜的問題 被簡單地兩極化
很簡單的問題 被人的利益複雜化

Link0317 提到...

好一陣子沒來看你網誌,今天才發現這篇好文章…

我也發現台灣的攝影同好,常流於單一觀點,而失去個人想法。
婚攝大概算是我最常拍的主題之一,我現在遭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何
拍出「個性化」的婚攝。
我並不是要拍什麼屌圖出來,(當然如果能拍到,也不一定不好)只是不想
像拍婚紗一樣,只是一再複製同樣的作品。每個人去拍都一樣的話,那也
不用請我,新人請一個稍微懂攝影的朋友來就夠了。

攝影不只是單純的複製,也不一定就是現場重現,我認為拍任何事物,一
定要先有被拍物有基本了解,再以攝影者的個人美感、涵養來轉化當時看
到的畫面,最後才是以攝影術來表現。除了美感的展現外,還要加入個人
想法才能讓照片獨特,耐看,有意義。
這些事我想若不是老調重彈,也是很多有志於攝影的人自然而然會想到
的,可是真正能實踐的人卻很少呢。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攝影時,更對環境、居民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

boyen 提到...

關於單一觀點
我想是因為台灣的攝影論壇
總是充斥著等級之分的觀念
對作品的欣賞range太小
大部份人只願意花三秒鐘去評斷作品的"好壞"
不願意花時間思考影像背後的意義
導致某些符合主流價值的作品被突顯
初學者為了成為"大大" 為了上"大首頁"
就更追求主流價值
我常常說 DCView整體來說問題不是作品水準太低
而是價值太單一
而事實上 在上千篇氾濫的作品發表之中
要挖掘出"風格獨特"的好作品 也實在是大海撈針就是

xxsphinxxx 提到...

有些時候我回去看照片,發現很多照片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
只是機械式地看到畫面就拍,

其實我認為,
前陣子,我和 Link 討論過攝影作為語言的特性,
攝影像是一個沒有經過編譯,也沒有固定編譯的語言,
就像 Link 提到過,特定的一群人會去拍固定的東西,
我認為那是一個他們共有的編譯方式,就像文學作品中常有的既定象徵,
而台灣的網路攝影族群是一個很大的族群,有著簡單化大眾化的編譯方式。
經由這種方式而在網路上建構起一套評論標準。
更甚之的是,很多人學習攝影,但是並沒有學習如何用攝影表達,
沒有學習怎麼樣讓照片說出自己的話,
因此就只能像是放CD一樣,把別人的語言,別人既定的東西放到照片裡。
然後經由自己的照片,從自己的口中說出別人的話。

網路作為媒體的時候不像平面媒體會經過嚴格地篩選。
而作為評斷機制的這一環,雖然也不少專家,但是其中也大多祇是跟隨著前述的標準去評論的人。
很多照片,太美了,而在美貌之下沒有相搭配的內涵。

boyen 提到...

我同意你說的結果
但不完全認同原因
我最近在Nikon Club批判了一頓DCView
當然不是因為只有DCView爛
而是因為DCView可說是集網路攝影論壇缺點之大成

anyway~
網路論壇上的美感價值單一化 並不是網路的本質造成的
(不過我慢慢認同影像氾濫及縮圖對影像欣賞的負面影響)
也不是攝影工具普及所致
更不是大眾化的原罪(淺景深..黑卡..壓光..若沒有人鼓吹 會成為主流價值嗎? 我懷疑)
而是那些扭曲的評議制度 還有論壇權力的爭奪(ex.大大的身分)
結構上的問題鼓吹了單一價值 並倡導了主流的美感
當然台灣的社會及教育結構 多多少少也有影響

另外最近郭大爛也在Nikon Club提到...
對美學與攝影理論了解的缺乏 使得大多數人的欣賞能力停滯在技巧層次
大部分論壇的評議委員 評圖只能說幾句..曝光精準..精采構圖..諸如此類
頂多再來個"很有fu"這種唯心論
影像一但踏入"有fu"的領域 那些評委就無法分出優劣
所以真正有強烈動機學習攝影的人 為何會一個個揚棄攝影論壇
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過Nikon Club這次經過我們一番攪和 相信還有一點可能性

xxsphinxxx 提到...

的確,
學長看的層面比我看到的廣多了。
或許因為我現在跟江敬芳老師學習的關係,
老師很強調從基礎美學的培養起,
我們學攝影先學的不是技巧,
而是攝影史和藝術史。
剛開始其實真的不太懂,有點像學文學的過程,
慢慢地理解了才會發現很多照片真正的經典不只在於表面上的美觀或是技巧,
而是照片內元素後的深層意涵。

dododocar 提到...

同意您不能再多
這也是我為什麼想拍"攝影的姿態"的出發點

savourylie 提到...

推一下這篇好文。不過我覺得攝影者跟被拍攝的主體的互動雖然是最重要的, 但也是最困難的...對我來說, 拍人真是太困難了...

Brian 提到...

還有一種一再被複製的所謂人文攝影, 到落後地區拍窘困的有色人種--如
印度, 到先進地區拍浪漫風情--如法國, 最近我都看到快吐了.............

以上這些話我可不敢在數字網站及 GRFC 上講, 會被戰翻 ^^

版主 提到...

應該不至於到戰翻啦~
我感覺上還蠻多人有類似的看法..
只不過大多選擇不發言罷了~

zygtwfsr 提到...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