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住在海角七號的囧男孩




有雷喔~ 還一次兩片



幾行防雷壕溝應該夠了~

在我打這篇文章的時候 海角七號的票房應該已經突破兩億台幣大關
囧男孩也急起直追
這兩部電影大概可以說是今年的國片希望
彷彿國片市場一轉眼生機活現
上週在PTT電影版的推波助瀾之下...
我終於讓童年的勇氣追上我 長大之後第一次進電影院看國片
兩個週末就將海角七號跟囧男孩都看了

海角七號我想是台灣電影市場目前即待填補的縫隙
從產品來看 又多了一部精緻的通俗商業電影出現
起碼我認為他是拍來賣座的 不是拍來得獎的
拍來得獎的作品不見得比較高尚
然而天秤向某一端嚴重傾斜時
重視另一端的需求肯定會帶來市場

海角七號我個人較欣賞的部分 是角色的設定與描寫
乍看之下很熟悉 就我們每天週遭的那些人
導演卻偷偷地將這些路人角色某些隱藏的特質放大
變成了熟悉又吸引人的角色

我其實很少認真看國片
但"印象"中過去看的國片都很"安靜"
似乎只有某些關鍵場景才會有配樂出現
大部分時候都是環境音主襯
或許導因於國內電影配樂的不盛吧
海角七號大概是本身的劇情就跟音樂有關聯
配樂讓我感到相當豐富
對於情緒的催化居功厥偉

觀眾看完海角七號之後 就算再怎樣抱怨劇情的人
幾乎都不會否認海角"很好笑"
不是朱延平那種無厘頭 取而代之的是引人會心一笑的台式幽默
甚至可以說整部片就是一連串笑點的集合
茂伯的一句"幹!挖係國寶捏~"變成流行語
不過最讓我笑倒的其實是打叉叉的繃帶那段

海角七號擺脫了抑鬱..擺脫了同性戀議題..擺脫了大牌
擺脫了喃喃低語..擺脫了對商業化的擺脫...
將每個人最熟悉的題材--異性戀愛情故事
佐以熱血的優美的音樂 熟悉的角色與場景設定..以及草根味的笑點
沒有任何挑戰觀眾既有價值觀的環節
一貫的衝突趨向和諧 轉折後的歡樂結局
完全不需要觀眾跳脫出他們的好萊塢觀影習性以便解讀出他們自己無法掌握的"什麼"
大眾可以安心地看 安心地笑 安心地感動 一切都這麼理所當然
消費者不需要花錢去獲得內心的蠢動與失控
這部電影哪裡有理由不大賣呢?
特別是台灣人遭逢信心危機的現在
更是渴求一種.."即使路途曲折滿腹辛酸,最終仍然會往預期的方向發展"的安全感

反過來說... ㄟ 講到這句話就緊張了...
有人說海角七號依舊帶有國片鋪陳零碎斷裂的缺點
我不知道是不是國片都這樣啦~
可是個人認為海角七號的敘事的確還有相當的改善空間
從頭到尾 信件的內容都像一個平行時空
好像同時在看兩部電影
有人說這是藉由六十年前的愛情 呼應六十年後的愛情
這種說法我可以接受 但恐怕聯繫略嫌薄弱
因為整部片的3/4阿嘉與友子都缺乏情愫發展的暗示線索
最後兩條線的交會僅是老友子收到信 以點醒阿嘉把握友子
信件中相隔兩地充滿悔恨的情話 僅在友子說要回日本後才達成隱喻
未免給人"雷聲大雨點小".. 發揮不全之感
如果兩條劇情線交會時..信件的主人是前面不時出現的角色..應該結構會緊密一點
偏偏這位老友子是後半段才突然冒出的新角色 角色描述點到為止
觀眾對老友子所知有限 接觸不足
較難產生引爆情緒的作用
信件主人與田中千繪同叫"友子"的這個巧合 未見更進一步陳述
個人認為應該還有發揮的空間
就算要作古今對照的隱喻 暗示線索也要給足
敘事結構才不會過於鬆散
信件內容部分文字文言到不知道要表達啥 文辭的斧鑿痕跡太重
反不如平鋪直敘的真實情感有力量
再者...
男女主角的這段情我覺得實在描述得有點..淺
兩個為理想堅持的人的確有可能因為各自的擇善固執起衝突
私底下又隱隱發生共鳴 這可以理解
然而片中友子是個一直無法如願成為模特兒 被迫監督樂團的公關
阿嘉是個對音樂由愛生恨 幾近放棄逃避又被迫接受半調子夥伴的音樂人
這兩種負面的情感會超越衝突產生情愫 只因為同為"異鄉人"?
(阿嘉的異鄉人形象營造也不能端靠一句"操你媽的台北"阿 = = )
更何況在兩人情愫如"雨後春筍"冒出來後 沒有留下情感的發酵空間
就突然冒出了一夜情?
接著又要說服觀眾如斯急就章的愛情源頭就能導致最後的灑狗血發展?
既然用情書OS貫串整部片 愛情的主軸是不是可以再明顯一點?
再多一點醞釀
讓觀眾感受到阿嘉的而且確地將某種未發現的情感壓抑進潛意識
幾經波折之後逐漸覺醒
順帶一提 水蛙跟老闆娘的支線鋪了很久 似乎是想營造一個缺憾的支線
最後卻輕描淡寫帶過 沒有收尾的感覺就消失了
有點摸不透安排這個支線的用意是啥 @@

海角七號不可否認是今年的國片之星
我也不後悔花錢進電影院觀賞
不過我更期待魏導的下一部電影 會更加成熟
又留下今年帶給我們的驚艷






講到這邊 我承認我比較喜歡囧男孩
相信跟我有類似感覺的不在少數
儘管如此 我不認為囧男孩的票房會超越海角七號就是
這兩部片發片日期相當接近 又同樣備受期待
拿來比較也是可以理解

個人認為海角七號比較偏向時間性的事件推展
囧男孩與其說是時間性 倒不如說是依照角色的心態轉變來延伸
所以有些人才會不容易抓到主軸
乍看之下很零碎 卻講述了"長大"的過程
小時後的不定性
逐漸了解到死亡..失去 面對了分離..慾望..甚至是逃避
從中慢慢捉摸到屬於自己的情感
不論是友情還是親情

我特別喜歡2號的演出
總覺得每個班級都有個這樣的同學
他跟1號同時詮釋了"單純"與"早熟"
我們都曾經急著長大 但我們構築出大人世界的方式又極其單純
更進一步來說 我們不想寫功課時就想著長大
不想承擔責任和社會期待時又希望回到童年

囧男孩整支片中有很多充滿想像的場景
整排電風扇吹起棉絮 還有2號躺進水槽裡往天空看的場景
令人印象深刻
充斥著童真的幻想 又帶了點現實引起的壓抑
一種複雜充滿歷練的壓抑
讓我感覺到這些天馬行空的場景 比較像是大人的回味
還有意念的逃避~

囧男孩一片中同樣充斥了許多笑點
甚至我看囧男孩時笑得比海角七號還開心
有網友說囧男孩的笑點安排得很刻意
私以為那種刻意才是我記憶中童年的笑點
不論是阿斯巴拉自言自語地玩著芭比跟肯尼的遊戲
還是1號背對著2號矯作著拍屁股 怪聲怪氣講話的模樣
那不就是童年的搞笑方式嗎~
曾幾何時我們已拋下了那種為了吸引注意的表面矯作
變成假裝真誠的內心矯作
片末2號在滑水道上一聲聲悲泣的"掰掰"
彷彿提醒著我們那些屈就於現實而逐漸"長大"的過程
我們終究到不了異次元世界 頂多當上滑水道的救生員


看完這篇搞不好有人會說 我怎麼批評海角七號比囧男孩多那麼多? 不公平啦
批評多不代表那部片就比較不好啦
兩支片相較之下 海角七號很貪心 他不但要吃一個市場最大的類型
劇情裡面還要有音樂有愛情有笑點有草根味有文化交雜
雖然豐富 軸線的安排難度卻高上許多(特別是要顧及通俗的話)
囧男孩很專心地講一件單純的事 批評上沒什麼著力點
不過你對那個點有共鳴 你就會喜歡這部片
你對那個點沒共鳴 這部片就沒感覺
無論如何..今年夏天..
囧男孩跟海角七號喚醒了我們記憶中的一部分
同時賦予了國片復甦的希望
只不過這個希望的後續是像海角七號那樣的得償所願?
抑或是像囧男孩一樣學習到什麼才是現實呢?

3 則留言:

zeal 提到...

小外對於海角七號的評價真是中肯
老實說剛上映就看片子的我 對於後來的好評如潮及炒作感到有點over了= =
這部片如果真要角逐海外的獎(尤指歐美系)
應該會因為方言或草根性的笑點意義 無法透過翻譯詮釋 而大打折扣
畢竟劇情soso...

至於囧男孩的行程一直被颱風打斷 還沒去看啊~~挖啊啊啊

howlingian 提到...

我應該跟田中千繪有共鳴了!!悠呼!!!!

我在看海角七號和冏男孩的同時~
也看了幸福三町目和再續幸福三町目~
國片還是要加油啊!!!

friendray 提到...

囧男孩我跟我媽一致認為不好看很無聊典型的國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