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理論無法幫你拍出好照片~




之前看過郭大爛發表的一篇矯正對攝影理論的態度
同時也看了紅刺蝟寫的攝影人的態度一文
兩者對攝影理論的看法可說一正一反
大爛的文章很可惜..他過於直接批判的態度讓部分網友難以忍受..
紅刺蝟的文章很可惜..他的論述過於針對人..以致於無法面對問題的本質
看完這兩篇..以及與一些網友討論過相關議題之後..
決定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出來~

攝影社群常常會有某些迷思...
其一是..這世界上有一種照片叫"好照片"...
攝影學習的最終目標在追求"完美的"作品
關於這個迷思..我已經在「請狠毒評圖」,批完以後還剩什麼?一文中提出我的看法
另一迷思是...有"一種"要素是對攝影"最"有幫助的~
難道這種問題有標準答案嗎? 難道這個答案是一種普世價值嗎?
我想不是的~
有很多要素都對攝影學習有幫助.. 甚至不同階段的需求也會不同
沒有必要在接觸特定知識或方法論之前....
就用一些"這個重要".."這個不重要"的觀念限制自己
我曾經認為理論是學院派在搞的東西.. 現在我清楚理論能回答什麼問題
我曾經認為攝影的核心在"心"..器材操作技巧不重要...
後來慢慢了解到要讓作品的質感提升..器材操作技巧必須並進

攝影社群有個很弔詭的情形...
假如有人跳出來說.."器材操作技巧"很重要..會有一票人出聲贊同
有人跳出來說..."生活經驗與品味很重要"..又有另一票人拍手叫好
但假如有人說..."攝影理論很重要"..結果常常是鴉雀無聲或是無法茍同
到底問題是在哪裡呢?

首先要探究的面項是... 什麼是"理論"?
理論是一種針對特定問題提出的有條理的闡釋
經過了實驗或是長時間的辯證後..被眾多學者認定有廣泛的解釋能力
於焉形成"理論"
所以理論不是"拍好相片的十大關鍵"..
不是"攝影師的七級分類"...
更不是所有不切實際的文章總合
know how以及tips可以透過經驗歸納出來
但是理論沒有這麼簡單
當我們在說"攝影理論不重要"時....
腦海中浮現的是簡化的方法論..嘴砲文.. 還是理論?

既然理論是用來解答問題的論述
在研讀理論之前.. 勢必要先搞清楚該理論旨在回答什麼問題?
常常看到攝影學習者硬著頭皮去讀"明室"
那是一本探討攝影哲學的書籍..
抱著"如何拍好照片"的問題心態去看那本書
根本無法獲得想要的答案
相對地我們很難在"DSLR聖經"中理解攝影的本質
一個熟悉光學理論的人..我們也不會因此期待他能更深入地理解社會的結構問題
理論不是唸了就顯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是像儲蓄一般知道愈多愈好
理論是為了解答問題

既然眾多理論不是在解答"如何拍出好照片"的問題...
(顯然沒有一種理論叫"好照片理論")
攝影學習者為什麼要研習理論?
這部分因為我是學傳播的..攝影又剛好是一種訊息傳遞的行為
在此便就傳播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生活週遭的一切意義都不是客觀存在的
這些意義都是透過符號以及社會文化所建構出來的
每個人一出生之後就開始"社會化"..
社會化過程中學習的東西..會建立起一種知識結構..
永遠地影響著未來的學習以及溝通
包括大多數人以為最原始的"美感"在內..大都是被社會建構出來的
(最實際的例子是不同時代與不同文化認同的美女形象不同)
所以當某些約定俗成的內涵深入到我們的血液當中後..
我們很難去質疑這些內涵.. 大多數時候我們甚至習慣到不會察覺
以致於在創作當中我們只能一再地複製這種內涵.. 無法超脫
這時前人研究累積起的理論..提供我們不同的管道
使我們能夠跳出目前身處的位置..去發問..去質疑..去理解問題
例如從自身本質出發的心理學--視覺心理學..精神分析學
從社會結構出發的社會學
探討語言建構意義與刻板印象方式的符號學
拆解社會結構與個人因素如何影響訊息溝通的傳播學
穿越純然的感知去賞析藝術的美學
以及鑽研事物根源與思考方法的哲學

沒錯~!! 這些理論沒有辦法告訴我們如何將照片"拍得更好"
("拍得更好"通常預設了單一的審美價值標準..並過於偏重表達形式)
卻能改變我們眼中的世界
就好像人像沙龍中的女性大部分是慵懶..性感..可愛..嬌弱..
要不假裝強勢實則渴望被佔據的被動形象~
一直以來我們都很習慣這種女性形象
女性內衣的廣告往往將女主角塑造成兩性關係中的主導者
有多少人質疑過女性需要靠胸部來獲得主導權是由男性建構出來的?
了解社會學或傳播學的人..很容易在這些影像中看到女體的消費..
或是大眾文化對於女性刻板印象的複製..以鞏固父系霸權的優勢地位等等痕跡
這些創作者可能就會想要在作品中批判這樣的結構問題
他們會因此拍得更"好"嗎? 恐怕不盡然..
表達的純熟度..媒材的選用..執行的技術..依然會是無法迴避的課題~
但起碼他們能獲得更多觀察世界的角度

許多朋友認為..研習理論會綁死創作
這又牽涉到另一種迷思...
特定的理論是"一種"解釋..不是"唯一"的解釋..
事實上各領域的理論通常是不斷地進行改善..演進..駁斥..擴充..
有時候不同的領域會試圖闡釋類似的議題
或是交互使用不同領域的理論去解析單一議題
理論是活的..是變動的 不是死的~
綁死創作的不是理論.. 而是不假思索~

此外..在廣告行銷的推波助瀾下....
現代的我們處在一個意義由大眾文化充分建構的世界
既然過去學習的知識結構會左右未來的學習
一個一輩子只接觸大眾文化的人..幾乎沒有可能創造超出其外的作品
過去我們在學創意的時候..老師就很強調跨領域的刺激
因此我們需要擔心研習理論會綁死創作嗎?
豈有被大眾文化綁架多年.. 要超脫時才在擔心被侷限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絕對不要因為缺乏了解而去排斥一種東西~

當然最後還是要澄清..理論不是萬靈丹~
理論能讓我們發現問題..解答問題..甚至質疑答案~
能夠讓我們用嶄新的眼光看待尋常的世界
僅止於此~
美感經驗之擴充..細膩的情感..精準的器材操作..敏銳的觀察力..
依然在攝影藝術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理論深厚的創作者若沒有熟練的器材操作技巧..表達的彈性自然大打折扣
卻不能因此說"理論綁死創作"..
他們僅是缺乏了理論之外的要素..
如同器材玩家缺乏器材操作以外的要素一樣~
我們可以先選擇適合自己的要素來發展
再慢慢決定是要擴充哪些要素..還是要專精在某種要素上

有趣的是...就我個人的觀察..
社群中重視理論的人..通常也花費較多的心力去擴充美感經驗與生活品味
反倒是拒斥理論的人..大多只是安心地待在象牙塔裡~
我想那是因為..一個動機夠強烈的人絕對不會預先抗拒未知事物的影響~

個人認為..一個人身處什麼樣的高度其實都無所謂...
每個人的生活背景..資源..以及動機強烈的程度..都有所不同
不是每個拾起相機的人都想要變成職業攝影師或是於當代藝術佔有一席之地
大部分人可能只想有個健康的興趣來豐富生活
但那一點都不該阻礙我們去了解世界有多大..
還有自己的渺小~

理論無法讓你拍出"好照片"
理論會讓你質疑"好照片"~

14 則留言:

fotofolio 提到...

我比較贊同郭大爛的理論而對紅刺蝟的理論不敢苟同,因為他的文章也是試圖提出一個理論,然而他的理論卻是在說理論無
用,那我要不要理會你這個理論?這邏輯上就產生矛盾了吧。

另外,「被眾多學者認定有廣泛的解釋能力」才形成理論似乎比較偏向自然科學看待理論的方式,而我念人文社會對於理論的
概念是當你試圖對一個現象提出抽象的解釋時,那就是理論了。畢竟以社會學來說,如果要用「廣泛的解釋能力」,從連孔
德、韋伯以降的大師的理論都不算理論了。

所以我看待理論無用論的方式很簡單,那是一個自我矛盾的理論。郭大爛與紅刺蝟的文章也不新鮮,只是眾多藝術評論者vs藝
術創作者的爭論文章其中而已。不過藝術圈似乎已經建立藝評家跟藝術家的共生機制,你創作我捧你藝廊再賣高價賺上流社會
的錢。學習這樣的合作才更接近資本社會「有用」的定義吧。

版主 提到...

我已經盡量抽掉一些狹義的定義..
例如可被重複執行獲得相同結果...
基本上就我理解而言..理論之前還有幾個進程
例如model
所以成就理論時..不管範圍多廣..
起碼這個論述一定不會侷限在個案的解釋上
也就是我與你討論的..理論有一個門檻~

至於紅刺蝟的論述..我就不表態得太明顯了
免得後面的讀者陷入選邊站的窄路~

friendray 提到...

呵呵....

elwynn 提到...

套句蔣勳說的話,「美的學問並不等於美的本身」…
非常呦口的一句話。

版主 提到...

這句話的確是沒錯阿~
如果你知道"等於"這個詞有多嚴格的話...
這句話幾乎毫無邏輯問題產生~ XD
當然我也可以說.."直觀的知覺不等於美的本身"..

版主 提到...

科科....

savourylie 提到...

我同意你文章多半部分, 但我並不覺得你文章中的論述有駁斥了「好照片」此一概念的存在。因為「好、壞」本是主觀的概
念, 因此「好照片」本身的定義就隱含了他背後的脈絡 -- 即他是存在於某種社會價值或美感認同的框架下的。當然, 多半情
況我們會認同「跳脫框架乃美事一件」, 但多元價值並不是沒有價值, 跳脫框架本身隱含了框架依然存在。就如同反流行需
要先有流行才能反之, 而反智者本身必須是智者, 因為反智 != 無知, 因此反流行依附在流行之上, 反智者依附在智者之上, 而
跳脫則是依附在框架本身之上。

這幾天我在煙斗大哥的網誌看到他一句說話深有所感:越精密計算的構圖, 只剩美麗而越沒有人味。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句話, 不過似乎對他來說, 越有人味的作品, 就越是好照片。

淺見。

Boyen 提到...

很謝謝樓上的回應..
其實這篇文章並沒有論述得夠完整
太完整的話恐怕也沒人想看 XD
原本有些想法..還在考慮是否要另闢文章探討

你有部分說對了
我並沒有駁斥那些讓我們認為"是好照片"的佳作存在
這篇文章意圖排除的..是一種定型化的"好照片形像"
就像我在其他文章所說...
當我們追求某種角度表達致成熟完整之後
那樣的作品或許就會是好作品
不過當我們在追逐"好照片"時....
這種本末倒置已經定型化自己的發展路線
離好作品愈來愈遠

這種定型化的"好照片"價值..
一方面受到大眾文化地箝制
但另一方面意圖深入探討時..
又很容易發現其層面連涵蓋大眾文化都做不到
意即本文甚至無法牽扯到所謂"菁英文化vs.大眾文化"的議題
道理何在?
就我論戰之經驗..目前的攝影社群讚揚的"好照片"判斷..
是一種立即的...直觀的..不需思考的..
不需描述分析..不需理解工具的感受標準
彷彿愈不加思索的感受愈接近美感的本質
但實際上這種乍看接近"原型"的標準..
只是反映了當代大眾文化建構的痕跡
再者..網路瀏覽的習慣..商業視覺影像之氾濫..
加速了"立即判斷"的需求
這導致了觀者不但拋棄了藝術欣賞的理論和方法
連大眾文化的美感都被大規模地簡化與標準化
方便我們快速地歸類什麼是值得看的..什麼不值一看
對於視覺思考形成的漸進過程嗤之以鼻
消極地排斥一切有助於視覺思考的工具..知識..方法
你瞭解嗎?
這種定型化的速食"好照片"目標..寬容度比大眾文化還不如
連作為大眾文化的表徵都毫無立場

Boyen 提到...

不知道你後半段的重點為何...
假設你有看"請狠毒評圖"的那篇..
應該知道我倡導的多元價值本來就不是消極的寬容
這部分我不太清楚"多元價值"跟"跳脫框架"怎麼會關聯起來?

"跳脫框架"通常是指跳脫"過去的"框架
實際上每個人一定都有框架存在
依照我在創意方法接受的訓練...
持有的資源愈多才愈能拓展那個框
也會有愈大的range去接受不同角度的內涵
以這層面來看...
倒不是說理論這東西特別重要
只是理論特別會被與框架連上線...
框架這詞又被刻版地與"限制".."狹隘".."侷限"掛勾起來
我個人認為這些明顯地都是出於缺乏理解的排拒
明明有個東西可以拓展視野..卻出於認識不足而排斥
還要自我安慰說那東西會限制我..沒有用..跟美無關..
這一路下來的全都是框架啊~
就像我說的..這種抵抗只是在用過去學習的內涵排斥未來的學習

因此這篇文章的核心重點..絕對不是拿理論去"反美感"..
更不是說理論能夠代表美
(真有人這麼認為的話肯定沒看文章)
我嘗試點破一些偏見
就算要排斥一個東西..也要充分認識後再排斥...
這樣才不會虧到自己你說是吧~
特別是某些社群風行的簡化口號....
不但模糊曲解了根本的議題..使自己畫地自限
停止質問..徒留信仰~
還要讓自己的偏見成為後輩堅固的天花板
使攝影社群的論述空間淪為簡化口號的集散地

比如"愈精密計算的構圖, 只剩美麗而愈沒有人味"
怎樣叫"精密構圖"?
是花的時間多? 還是態度嚴謹?
長時間養成的構圖處理能力算不算"精密"?
我在目的導向的構圖教學中....
提出"構圖是為了更完整而順暢的表達"之觀點
(基於完型心理學的脈絡)
由此觀之..沒有人味的照片就是沒有人味..
不會說構圖隨便一點就比較有人味
煙斗大哥真正指稱的情形....
恐怕是用了不符需求的表達形式
要不就是徒具形式缺乏內涵
因為如果創作者"意圖表現人味"卻缺乏人味
那種構圖肯定"不夠精密"

我們必須正視"好照片"背後的脈絡...
才會知道自己在追逐的真正是些什麼~
簡而言之..我其實不是在駁斥"好照片"..
我是認為..淡化"好照片"的標籤..
比較能夠使我們貼近影像
"有人味"的作品才叫好作品的話...
康丁斯基的東西是不是可以直接扔掉了~?

savourylie 提到...

你所言甚是。我想我們對「好照片」定義的出發點不同, 以致導出迥異的論述。其實我有拜讀你的「請狠毒評圖」(汗),
且甚同所言, 不過你似乎並沒有在多元價值與唯心論的差別上多著墨, 從宣稱「多元價值跟"只要自己喜歡就好"這樣的論調
大有不同」到結論「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鼓勵多元價值 不是鼓勵消極的唯心論」中間似乎沒有邏輯的必然性, 希望有機會能
再多聽你詳加闡述。

另外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 儘管你並沒有嘗試著用理論去反美感, 卻又數次強調每個人多數的美感都是被社會所建構出來的,
但是另外又提到不要被大眾文化所箝制(此我謂框架, 你我定義不同, 故你有此疑), 而後又提到這些照片連大眾文化表徵都
算不上。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在用放大鏡嘗試找你文章的毛病, 只是我很好奇是否有例子可以輔助你想表達的內涵。對我來說
「大眾文化」是個比「菁英文化」要模糊許多的概念, 在台灣如要細數出數個大家會點頭的「菁英文化」, 或是「小眾文
化」似乎很容易, 但「大眾文化」我就不知該往那裡望去。就我個人所理解的是, 眾者, 庸、碌、俗也, 如你說的這些「直觀
不需思索的」「好照片」適不足以為大眾文化的表徵, 從你文中看來我卻以為這樣的作品已經變成大眾文化的一部分, 而
(且不談菁英文化)如果這些作品不足以為表徵, 那怎樣的作品才是你認為足以表達大眾文化?

我個人才剛加入這個攝影社群, 沒有在逛 DCVIEW, 看作品也只是在 flickr 上面隨意亂點, 所以不是清楚你所說的這些社群生
態。不過我非常同意你所說的「藝術評論絕對不是一件"上對下"的事情」(以致於厚顏於此大放厥詞), 及有批評方有進步,
有機會在 Photocrtic 板還請多加「照顧」 :p

版主 提到...

不用擔心大放厥詞..只要就事論事都是歡迎的 :)
很多邏輯脈絡我也是一邊回答一邊釐清

關於多元價值的部分..
該段後面我舉了一些藝術派別的例子
簡言之..論壇上的論戰持續到某個階段時..
最後放的大絕招往往是.."美是主觀的"...
這句話一點也不是真的探討到了"美"..
也不是讚揚多元價值...
而只是把原本可以深入探討的議題..都推到個人因素頭上
好終止漫長的議論
所以我會澄清..我所談的多元價值..
不是這種消極的方式
而是各種有一定成熟度的思想體系

至於為什麼一般的"好照片"價值無法作為大眾文化的表徵
我的論點是..定型化的"好照片"形象為了滿足我提到的那些問題..
例如氾濫影像中篩選的需求..網路瀏覽的行為模式等等..
我沒提到的恐怕還包括論壇的權力結構
極度地限縮在非常窄的範圍
像你有用flickr..我就舉flickr的例子
國內攝影玩家常常認為flickr上的攝影水平非常高
我過去也如此認為~
但我逐漸發現..
在一個充斥眾多作品的pool中....
勢必要先選取認為"值得看的"..才會點進去看
偏偏flickr縮圖又非常之小
(其實眾多相簿平台皆是如此..為了滿足篩選的效率)
因此flickr interesting看久了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公式
例如色彩搶眼..極簡風..HDR..特殊視覺效果等等
很多情感細膩需要花時間品嘗的影像..並不容易受到矚目
此外一個不花時間玩group..四處留言經營人際的用戶
作品也很難受到注目
網路社群的結構問題則更不止於此
在傳播領域我們說..結構單一會導致內容單一..
這些結構問題會倡導了特定的影像內涵
所以"定型化的好照片"當然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
可是沒辦法對大眾視覺文化的品味產生象徵性..
因為這些由社群定型的"好照片"標準..
還遠比整體的大眾文化品味更加狹隘
才能有效率地滿足結構問題
成為社群成員共享的自嗨價值
最常見的就是某些攝影社群自持專業對LOMO影像嗤之以鼻
卻可見到LOMO影像風格廣受歡迎
倒不是真的要談有哪種影像能代表大眾文化品味
我只是想強調社群結構問題對於品味的限縮

不過討論下來..
發現我還是隱隱摻雜了過多過往論戰經歷過的攻防
個人一開始認為這樣點破偏見最快
卻不經意間導致了論述具有略強的針對性
還有不同社群的朋友可能較難了解本文的後設等問題
這些缺點我在未來會盡量避免~
無論如何還是謝謝你的參與
有些思路或許還有待釐清~

savourylie 提到...

受教了, 如果有讓你產生針對性過強的地方, 該道歉的是我。我本無意引起「論戰」或「攻防」, 僅欲討論與求教, 可惜似乎適
得其反。你談到的 flickr 部分我從未想到可以如此分析過, 真的很有趣, 而對於你所說的「情感細膩需要花時間品味的影像」,
不知你是否有推薦的書或文章可以參考?(像這張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
i=apophoto&b=32764&f=1159477201&p=28 不知是否算是這類型?)

再次謝謝你的指教。

版主 提到...

你誤會了~
我回覆你的文章離"戰"還早啦~ XD
我所指的針對性是說...
我原本應該要從較高的制高點去看待問題
才比較不會見樹不見林
但本篇似乎有點為了論述方便....
過度著眼於過往攻防經驗的闡釋
缺點是一方面可能引導觀者停留在對立論點上
另一方面是帶了一些沒有言明的後設
這是我所謂針對性的缺點

至於你引用的這張照片中運用之情感符號..
例如手部的肢體語言..年齡的對比..背影等等~
仍算是透明度高....
且被商業影像廣泛運用甚至過度消費的象徵
換言之大部分觀者對這種情感語言是相當熟悉的
好處是容易溝通
缺點是感受的定型化..簡化..與麻痹
如果你想要體會低透明度的情感語言...
可以參考川內倫子的攝影集

談不上指教~ 歡迎討論 :)

芭蕉吟蝶 提到...

「理論無法讓你拍出"好照片",理論會讓你質疑"好照片"。」
這句話,非常中肯!!!

理論常常把我搞得一個頭兩個大....真這樣可以拍出來?
我可能是自由派吧!隨心所欲的把眼前的美喀剎拍下來。
因為這樣,常會覺得理論這玩耶...沒那麼重要!!
所以書到我面前,我的眼睛只挑照片看一看,就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