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目的導向構圖(三): 視覺趣味




談過了如何利用構圖去平衡畫面以及突顯主體後..
攝影者常常面對的一個問題是...
除了尋找很罕見的被攝物與捕捉肉眼無法觀察的關鍵瞬間之外..
是否有其他方法能夠賦予平凡影像在視覺上的生命力
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蔣載榮老師於觀念攝影一書中..所整理出的完形心理學法則
以了解有哪些常見的視覺規劃策略能夠用來塑造影像的內在張力

1.封閉性
你有沒有過一種感覺..
作一件工作即將要結束時.. 突然被其他事情干擾
這件事情很容易被一直放在心上 揮之不去
非得要將那件事情做完 心理狀態才會趨於穩定
這就是"封閉性"的展現 人們會傾向於事物的穩定與完整狀態

這張照片是郭大爛拍攝的作品
主角行進方向的天橋另一端 在相當曖昧的部分切斷了
一方面 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畫面外是天橋 可以在腦海中補完
這個補完的動作會加深我們對於影像的印象
另一方面也可以暗示對於未知將來的懷疑

封閉性很常被運用的方式是破格構圖
破格構圖與一般的局部特寫差異之處...
我想就在於能否引導觀者作出補完


此外以下這張也是封閉性的策略運用..


過去經驗告訴我們鏡中人物影像必然是由實體反射出來的
這張照片卻刻意讓產生倒影的實體被過濾在畫面之外 形成一種視覺趣味
也引導了觀者去補完影像


2.連續性
當我們在觀看影像時..
即便影像受到一些線條或零碎區塊的干擾
大腦還是能夠拼湊出完整的影像
這就是視覺的連續性
最常見到許多拍攝者運用玻璃倒影
讓不同空間的物體在單一平面上產生化學作用

或是運用前景物..重複曝光..慢速快門..
都很容易達到類似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參考David Hockney的拼貼攝影做法


3.相似性
不同主體在形體上有某種相似性的時候
觀者容易將這些物體視作一個整體 或是建立關聯
此種視覺趣味也能夠吸引觀者注意並留下印象




4.接近性
在描述兩種元素彼此位置靠近時..
我們會傾向於將這兩種元素關聯起來
例如"女"跟"子"如果靠得很近 變成"女子" 就很容易被解讀成"好"
這種視覺趣味最常見到的拍攝手法是錯位


例如上面這張著名作品
是Robert Doisneau拍攝畢卡索的照片
放在桌上的麵包看起來就像是畢卡索的手指

這張照片看起來就好像是樹枝被燈光溶化一樣~

如果善用接近性的話不僅可以達成視覺趣味
也能在意義解讀上造成衝擊


5.共同命運
"共同命運"其實有點像是"相似性"
它是指不同主體有相同動作與變化傾向時
容易被觀者視為一個整體
有點像是動作上的"相似性"






6.異質同形
"異質同形"跟"相似性"不同之處在於...
相似性是出現在畫面中的兩個或多個主體彼此相似
而"異質同形"則是雖然畫面中只有單一主體
不過該主體的形貌如此具有代表性以致於能引起我們聯想到其他物體
例如Edward Weston著名的作品"青椒30號"
能讓我們聯想到男性的肌肉


同樣是Weston拍攝的這幅女體 則容易讓人聯想到鸚鵡螺




了解這些完型法則之後..
就可以嘗試運用構圖..
去爲你週遭的影像賦予不同的視覺趣味以及張力~

在論壇上曾有網友認為談完型心理學好像是硬把理論套在作品上來提升價值
我個人倒是不以為然~
了解完型心理學是讓我們有更多方法去釐清與解析自我觀看影像的感受
甚至變得更敏銳
過去可能有些照片看完以後會在內心造成擾動..卻不知為何..
現在就能夠仰賴視覺心理學的知識去分析
而不是拿這些知識來自欺欺人
更何況..視覺規劃策略仍然是一種輔助..不會成為影像的價值本身
最終仍然必須面對影像的"內涵"問題
(待續)

2 則留言:

jasontsung 提到...

好!!
對我來說
這篇已經跳脫一般的構圖教學了...
反而像是教導閱讀者如何去"讀"照片...

auf2881892h9 提到...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