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目的導向構圖(五): 空間<下>

DSC_2176
上一篇我們探討了幾種營造空間感的方法
這一篇要進一步地,談談不同空間感訴說的線索以及帶來的感受
<元素互動>這篇當中,提到的香港導演黎導演
曾經在課堂上跟我們透露,如何判斷電影結局是好是壞

他是這麼說的:
如果恐怖片中主角被殺人魔追著,鏡頭帶的過程中,有出現開放的天空,那麼通常他會活!
如果被追殺的過程中都不見天日且是密閉的空間,通常他就死定了!

個人是沒仔細去研究過到底恐怖片是否真的如此運作
因為我的原則就是何必花錢進電影院嚇自己  XD
不過由黎導的舉例不難看出,空間在敘事的過程中能夠給予的暗示
密閉的空間可以堆疊絕望感,開放的空間可以創造希望

由完型心理學來看,無論真實環境中的空間如何,
照片中的配置將建構屬於影像自己的空間感
就我的觀察,畫面中的四邊如果沒有什麼結構物圍繞著主體,就會有開放的感覺
DSC_3088b

但如果有複雜的結構物包圍的話,
空間感就會顯得侷促、有壓迫感
DSC_0338b

除此之外,若照片中有出現三維的線索,比較容易表達主體與環境的互動
反之若只有二維的線索,就很容易抽象化,或是專注在主體的本身表達上
可以對照一下下面兩張的差異




這個對照或許還顯示出了另一個意義
就是不但場景中的物件配置會影響到空間線索
連取景時,主體與空間佔畫面的比例,都會產生不同的觀感
取景取得近,主體比例大,會有較親近、熱切、激昂的感覺


相反地,若是留下大片的空間,給人的感覺就會比較疏離、有距離感、較冷冽
很適合表達孤獨感以及空靈的感覺
但若你是負責拍攝活動或是婚禮紀錄,最好還是補些迫近或是特寫的鏡頭
免得看完之後像被澆了一盆冷水,彷彿旁觀了不干己事的活動


如果從廣義的影像空間來看
照片中物件的多寡以及結構複雜程度
也著實影響著影像的節奏

如果照片中的元素非常簡約、結構單純
給人的感覺會是比較空靈、寧靜、冷淡、低限






相反來說,如果照片中的物件擁擠,結構複雜
看起來就很容易有喧鬧、繁雜、快節奏的感受








對於空間線索的運用了解更多之後,
就更能夠參照<元素互動>篇中介紹的方法,運用一致或互相呼應的種種線索
讓影像的情緒堆疊得更加強烈~
要說的內容自然也清晰可辨了~

更多技術相關討論

沒有留言: